
新闻资讯
关注行业新动态、把握全局新方向
最新动态
热门案例
悬臂式货架:仓储空间优化的高效解决方案
2025-04-02
所属分类:行业动态
在现代仓储管理中,长形、重型及不规则物料的存储一直是行业难题。传统货架难以满足此类货物的稳定摆放需求,而悬臂货架的出现,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与功能优化,成为解决这一痛点的理想选择。
悬臂式货架,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悬臂结构来支撑货物,这种设计使得货架能够充分利用垂直空间,同时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货物存储需求。货架主体通常由立柱、横梁和悬臂三部分组成。立柱作为支撑结构,稳固地立于地面;横梁则水平连接于立柱之间,形成货架的基本框架;而悬臂则向外延伸,直接承载货物,其长度和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。
悬臂货架以下从结构优化提出解决方案:
一、结构创新:突破传统固定模式
伸缩式悬臂技术
采用电动或手摇伸缩悬臂,存取货物时伸出,闲置时收回,将通道宽度从传统的 3-4 米压缩至 1.5-2 米,空间利用率提升至 70%-80%。
案例:某管材仓储中心通过伸缩式货架,在原有场地增加了 30% 的存储位。
多层悬臂叠加设计:在立柱上设置多组悬臂,实现垂直方向的分层存储。
可调节悬臂间距:通过立柱的双排孔位设计,灵活调整悬臂间距,避免因固定间距导致的空间浪费。
二、布局优化:科学规划存储动线
U 型 / 双排货架布局:将货架排列成 U 型或双排结构,共享中间通道,减少通道数量。例如,双排货架可节省 30% 的通道空间,适用于长物料高密度存储。
动态分区管理:按物料使用频率划分区域:高频物料靠近出入口,低频物料放置在货架深处或上层,平衡存取效率与空间利用率。
立体仓库集成:与自动化立体仓库(AS/RS)结合,利用堆垛机实现悬臂货架的立体化存取,突破传统货架高度限制,单位面积存储量提升 5-10 倍。
三、智能技术赋能: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
物联网(IoT)实时监控:在悬臂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,动态监测货物重量与悬臂变形,通过算法优化货位分配,避免过载或空间闲置。
仓储管理系统(WMS)优化:结合 WMS 系统的波次拣选、路径优化功能,减少叉车空驶率,提升单位时间存取量。
中小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悬臂型货架,需综合考量以下因素:
货物特性:根据物料长度、重量及形状确定货架类型(轻型、中型或重型)。
场地条件:确保地面平整且承重达标,必要时进行加固处理。
操作需求:若涉及大型设备存取,优先选择可伸缩或高高度设计。
维护方面,需定期检查悬臂与立柱的连接紧固性,清洁货架表面并进行防锈处理,确保长期稳定运行。
未来,随着机器人技术与 AI 算法的深度融合,悬臂货架将进一步向 “零空间冗余” 方向发展,成为工业 4.0 时代智能仓储的核心装备之一。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配方案,在提升空间效率的同时,实现仓储成本与运营效率的双重优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