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项目案例
关注行业新动态、把握全局新方向
最新动态
热门案例
“人力成本高?两向穿梭车:双向自动作业,省人又省心”
2025-07-24
所属分类:行业动态
两向穿梭车(又称双向穿梭车)是一种适用于密集存储场景的自动化搬运设备,主要沿纵向(巷道方向)和横向(货位方向) 两个维度移动,通过配合叉车或提升机实现货物的存取及跨层转运,是介于传统货架与四向穿梭车之间的柔性仓储解决方案。它既能提升仓库空间利用率,又能降低自动化改造门槛,在中小规模仓储场景中应用广泛。
一、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
1. 基本结构
两向穿梭车体积小巧(通常与托盘尺寸匹配),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:
行走机构:含纵向驱动轮(沿巷道轨道行驶)和横向驱动轮(沿货位轨道移动),实现二维方向运动;
载货平台:用于承载托盘或料箱,部分车型带顶升装置(可轻微抬升货物以脱离轨道);
控制系统:含无线通信模块(接收调度指令)、传感器(定位、避障)及本地控制单元;
二、核心特点
空间利用率高
货架无需预留叉车通道,仅需在巷道两端设置存取口,存储密度比传统托盘货架提升 30%-50%,接近四向穿梭车的密集存储水平。
柔性适中
相比堆垛机的固定巷道限制,两向穿梭车可在同层任意巷道内通用(通过叉车或提升机转移),但无法像四向穿梭车那样自主跨巷道,灵活性介于两者之间。
成本可控
单台设备成本低于四向穿梭车和堆垛机,且可根据吞吐量灵活配置数量(如 1-2 台穿梭车服务多个巷道),初期投入和维护成本较低,适合中小仓库自动化改造。
作业效率稳定
单台车每小时可完成 30-60 次存取作业,通过多车并行(同层多巷道同时作业)可提升整体效率,适合中低频次、大批量货物的存储(如食品、饮料、建材等)。
对货物兼容性强
可适配标准托盘、周转箱等,支持人工叉车辅助处理不规则货物,对仓储环境(如低温冷库)的适应性也较好。
两向穿梭车凭借其半自动化特性、成本优势及存储效率,在仓储物流领域有明确的应用场景适配范围,以下从行业、仓库类型、货物特点等维度展开说明:
一、按行业场景分类
快消品仓储
典型场景:饮料、日用品、食品等成品仓(如大型商超配送中心、饮料品牌仓库)。
适配原因:
快消品多以整箱 / 托盘为单位存储,包装标准化程度高,适合二向穿梭车的托盘抓取机构。
货物品类相对单一(如同一品牌饮料分不同口味集中存储),可利用二向穿梭车的单巷道集中存储模式,减少换巷道频率。
案例:某乳制品企业仓库采用二向穿梭车货架,将纯牛奶、酸奶等按品类分配至独立巷道,单巷道存储量超 5000 托盘,日均出入库效率满足区域分销需求。
制造业原材料仓
典型场景:汽车零部件厂、电子元件厂的原材料存储区(如钢材、塑料粒子、包装材料)。
适配原因:
制造业原材料多为大批量、少品种采购(如整车厂一次性采购上万件轮胎),符合二向穿梭车 “大批量存储” 的优势。
原材料出入库节奏与生产计划匹配,时效性需求中等(非高频拣选),二向穿梭车的半自动化模式(需叉车辅助换层)可满足需求。
案例:某汽车配件厂使用二向穿梭车货架存储发动机缸体,单托盘重量 1.5 吨,通过叉车将穿梭车送入对应巷道,配合 WMS 系统实现原材料先进先出管理。
冷链物流仓储
典型场景:冷冻食品、生鲜电商的低温仓库(温度 - 18℃至 0℃)。
适配原因:
冷链货物需高密度存储以减少能耗(如冷冻水饺堆叠存放),二向穿梭车货架的密集布局可提升空间利用率。
低温环境下,人工操作效率降低,二向穿梭车的自动化存取可减少人员作业量(仅需叉车辅助换层)。
案例:某生鲜电商冷链仓采用防爆型二向穿梭车,在 - 25℃环境下存储冻品,实现 7×24 小时作业。
两向穿梭车优点多,但也有局限性
依赖外部设备:存取货物需叉车或提升机配合,无法完全实现无人化,人工干预仍存在;
效率较低:单台车作业效率有限,高吞吐量场景需多车配合,可能导致调度复杂;
灵活性不及四向车:跨巷道、跨层需依赖外部设备,应对突发需求(如临时调整货位)的响应速度较慢。
两向穿梭车是平衡成本、效率与空间的折中选择,尤其适合对自动化有需求但预算有限、货物周转量中等的企业。在实际应用中,常与高位货架、提升机组成 “穿梭车密集库系统”,兼顾存储密度与作业柔性,是传统仓储向智能化过渡的高性价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