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案例

关注行业新动态、把握全局新方向

立体仓库存储容量不是固定值!这些因素直接决定 “能存多少”

维达控股.江苏维暻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

2025-09-23

所属分类:行业动态

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、企业仓储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,立体仓库凭借 “向高空要空间” 的核心优势,成为提升存储效率的重要选择。然而,立体仓库的货物存储容量并非固定不变的数值,它受仓库空间规划、设备特性、货物参数及作业模式等多维度因素共同影响。只有精准把握这些关键变量,才能在 “提高存储容量” 与 “作业效率优化” 之间找到平衡,充分发挥立体仓库的价值。


一、空间规划:容量的基础框架

空间条件直接决定可利用上限,核心影响因素包括:

层高:传统平库层高≤5 米,仅 3-4 层货架;立体仓库层高 8-20 米可设 5-10 层货架,容量为平库 3-5 倍;超高仓(>20 米)容量可达平库 8 倍,需匹配设备升降能力与建筑承重。

有效存储面积:需扣除辅助功能区(暂存、分拣、通道等)。传统货架通道占比 30%-40%,四向穿梭车密集存储通道占比降至 15%-20%,有效面积提升 20%-30%。

柱距与梁距:柱距过小易致空间碎片化,匹配货架单元尺寸(如柱距 9 米可容 2 个 1.2 米货位 + 1.8 米通道),可实现连续布局,减少浪费。

货架布局:叉车通道需 3-4 米,存储密度低;四向穿梭车巷道 1.2-1.5 米,容量提升 20%;密集货架(驶入式)通道占比<10%,容量高但效率低,适合低周转货。


二、设备特性:容量的硬件支撑

设备结构决定货位利用率与存储上限:

货架参数:货架层数需同时匹配仓库层高与设备升降能力;货位尺寸需与货物包装尺寸适配,避免因尺寸不匹配导致空间浪费;单个货位承重不同,适配的货物重量也不同,承重更高的货位可存储更重货物,提升单位货位的重量容量。

搬运设备:堆垛机需独立巷道,适合高周转场景;四向穿梭车可跨巷道运行,通道数量减少,容量比堆垛机仓库更高;AGV 需地面通道,存储密度较低,更适合多品类、小批量货物。


三、货物参数:容量的底层依据

货物特性直接影响单货位存储量:

包装与单元化:标准托盘(1200×1000mm)可 1:1 匹配货位,无浪费;异形包装需定制货位,密度降 30%-50%;散货需料斗存储,密度更低。

尺寸与堆叠:货物尺寸与货位不匹配易致空间浪费(如货高<货位高);可堆叠货(箱装食品)堆 2-3 层,容量增 1-2 倍;易碎品、异形件仅能单层存,容量减半。

重量与禁忌:货物超重需分货位存(如 1200kg 货分 2 个 1000kg 货位),容量减半;危险品、冷链货需隔离存储,密度低 20%-40%。


四、作业模式:容量与效率的平衡

作业需求需兼顾容量与效率:

周转效率:低周转货(滞销原料)用密集存储,容量大但效率低;高周转货(电商爆款)用快速存取,容量低 10%-20% 但效率高 2-3 倍。

存取模式:托存取以托盘为单位存储,容量较高;拆零存取需从托盘中拆分货物,且需预留拣选操作空间,容量比整托存取低。

安全合规:需预留消防通道与设备运行缓冲空间,这些预留空间会使实际容量低于理论容量,但却是保障仓库安全运营的必要前提。


五、容量优化核心策略

空间端:选层高 8 米以上仓库,用四向穿梭车密集布局,提升有效存储区至 80% 以上。

设备端:定制适配货位,用窄巷道设备,承重允许时增加堆叠层数。

货物端:推动标准化包装,异形重货单独设计货位,按重量尺寸分类存储。

作业端:按周转效率分层存储,平衡整托与拆零货位比例,合规前提下优化安全间距。


立体仓库容量是多因素协同结果,企业需从空间、设备、货物、作业四维度综合规划,在容量、效率、安全间找平衡,让立体仓库成为降本提效的核心资产。

 


标签:立体仓库
Copyright © 2024 维达控股.江苏维暻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|  网站地图    备案号:苏ICP备2024101031号-1   |  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2904   |  | 技术支持:网站建设